皇室 | 当朝统制者皇帝的家族,皇室职表仅统计部分职位,其他特殊职位将单独列出 | |
---|---|---|
皇帝 | 皇者,大也,言其煌煌盛美。帝者,德象天地,言其能行天道,举措审谛.是国家最高统治者。本朝称皇帝为“天人”或“官家” | 靖元帝 萧承怿 |
太上皇帝 | 在世但已内禅的皇帝,且退位皇帝和现任皇帝系同一政权的元首 | |
太子 | 已确定继承帝位的皇子称太子,自古太子一般为皇嫡长子 | |
皇子 | 不享品级,其中×为皇子中的排行,成年后再行册封 | 皇长子 萧修晏皇次子 萧修桓皇三子 萧修鄞 |
公主 | 皇帝的女儿。及笄赐号,成婚后敕造府邸或随夫而居。公主所出子女均不再享有爵位封号 | 皇长女 韶安公主 萧舜华皇次女 萧舜X皇三女 萧舜锦皇四女 萧舜X |
宗室 | 国君或皇帝的宗族。本朝又称皇族、帝宗、天潢 | |
亲王 | 皇帝的兄弟、叔侄或儿子,由皇帝赐予封号。皇子十岁以下随母居,束发年之后京都建王府 | 淮阳王 萧承恂 河间王 萧承禹[殁] |
郡王 | 封号为两个字的王为郡王,常用来封赐外姓 | |
世子 | 亲王继承王位的子嗣、太子嫡长子称为世子。为皇家最后一代爵位,不可世袭 | 淮阳王世子 萧令琮河间王世子 萧诚延[殁] |
大长公主 | 帝姑,成婚后敕造府邸或随夫而居 | |
长公主 | 帝姊妹,成婚后敕造府邸或随夫而居 | 纭甯长公主 萧若菲纭阳长公主 萧若菀 |
驸马 | 公主夫婿,封给相应的官职,以官职来称呼 | 江则序杨辛岑 |
郡主 | 亲王、太子嫡女。满及笄之年赐号,成婚后敕造府邸或随夫而居(庶女无封号) | 锦宁郡主 萧令宜 清河郡主 萧徽音 |
县主 | 长公主的女儿。满及笄之年赐号,成婚后敕造府邸或随夫而居(庶女无封号) | |
爵位 | 爵位由皇帝对有功之臣进封,并赐封号爵位、官宅,授金册。分国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 | |
国公 | 皇帝对有功之臣的册封,位视三公,班次之 | |
侯 | 皇帝对有功之臣的册封,位视将军,班次之 | 安乡侯 谢忱[殁]广阳乡侯 江则序 |
伯 | 皇帝对有功之臣的册封,位视九卿,班次之 | 武安伯 杨辛岑 |
县子 | 皇帝对有功之臣的册封,位视二千石,班次之 | |
县男 | 皇帝对有功之臣的册封,位视二干石,班次之 |
宫妃 | 六宫者,一后一贵,三夫人,四妃九嫔,二十七世妇,四十一御女,乃帝王所有妻妾 | |
---|---|---|
皇太后 | 皇帝生母或嫡母 | 舒清雅 |
太妃 | 先帝嫔妃 | 卫绾绾[殁] |
中宫·皇后 | 手持金凤印,摄理后宫 | 元后 谢伃[殁] |
正一品·贵妃 | 持蝶鸢印,位仅次皇后,管妃位以下,协理六宫。 | |
从一品·淑妃 德妃 贤妃 | 三夫人,位于贵妃之下,侧妃之上,每个封号各一人。一宫之主,管妃位以下 | 贤妃 高思若 |
正二品·X(封号)妃娘娘 | 自称本宫/妾,他称娘娘/职位。可居正殿,共四人 | |
从二品·九嫔 | (昭仪昭容昭媛 修仪修容修媛 淑仪淑容淑媛)自称妾,他称娘娘/职位。以昭仪为尊 | 昭仪 傅云知 |
正三品·婕妤 | 世妇之一,自称妾,他称娘娘/职位。可居侧殿,共三人 | |
正四品·容华 | 世妇之一,自称妾,他称娘娘/职位。可居侧殿,共五人 | 崔昭[殁] 季持盈 谢傛 |
正五品·芳华 | 帝世妇之一,自称妾,他称娘娘/职位。共五人 | 贺平芜 |
正六品·美人 | 帝世妇之一,自称本宫/臣妾,他称娘娘/职位。可居侧殿,共九人 | 谢栩 许枝意 |
从六品·姬 | 御女之一,无封号,前冠以姓氏。同者在前加居所名。共十二人 | 沈仪安 陆知仪 |
正七品·良人 | 御女之一,无封号,前冠以姓氏。同者在前加居所名。共十二人 | 施绮怀 |
正八品·采女 | 御女之一,入宫即为采女。共二十七人。 | 云舍予 |
无品·良家子 | 采良家子以充盈后宫,凡入宫待选者,或为嫔妃,或为皇子王侯夫人,余当差十年,放归。 | |
东宫 | 东宫者,太子妃居正宫,四良娣为佐,余者无内府权 | |
青宫·太子妃 | 手持孔雀印,摄理东宫 | |
正二品·良娣 | 太子侧室,协助太子妃管理东宫事务。共四人 | |
正三品·良媛 | X为封号(升级,封号沿用),共七人 | |
正五品·奉仪 | X为封号(升级,封号沿用),共七人 | |
正六品·昭训 | 无封号,前冠以姓氏。共十人 | |
正七品·孺子 | 无封号,前冠以姓氏。共十二人 | |
侍妾 | 不登记入宗谱,遂于府中无实质地位。无定数 | |
王府 | ||
正一品·王妃 | 掌权王府内务。可随意出入后宫、限一名 | 淮阳王妃 谢如淑 [殁] 河间王妃 崔鸿燕[殁] |
从二品·侧妃 | 掌东西两苑分务,待传召才可入宫、限两名 | 淮阳王侧妃 季同歆 |
正四品·夫人 | 晨昏定省。无权掌管内务。亦不得入宫。居东西院、四名 | |
从五品·侍御 | 不享有内府权。亦不得入宫、限八名 | |
侍妾 | 不登记入宗谱,遂于府中无实质地位。无定数 | |
皇子府内 | ||
正五品·皇子妃 | 皇子未封王前,正室为皇子妃 | |
侍妾 | 不计入宗谱,无定数 | |
世子府内 | ||
正六品·世子妃 | 世子正妻,需赐婚或亲王定亲,尊于郡王妃 | |
侍妾 | 不计入宗谱,无定数 | |
郡王府 | ||
正三品·郡王妃 | 郡王正妻,需赐婚 | |
从六品·郡王夫人 | 郡王妾室,无正妃时王爷恩准可管理王府,限六人 | |
侍妾 | 不计入宗谱,无定数 | |
外命妇 | 命妇享有各种仪节上的待遇,一般多指官员的母、妻而言,夫人从夫品级,有俸禄,没实权 | |
X国夫人 | 夫或子为国公者,亦封继妻。赐双佩,绶玉环,为受 | |
X侯夫人 | 夫或子为侯爵者,亦封继妻。赐双佩,绶玉环,为受册宫事务。共四人 | |
正一品·诰命夫人 | 一品官员妻、母。皇后母、姊妹(恩赐) | |
正二品·敕命夫人 | 二品官员妻、母。妃母、姊妹(恩赐) 可奉召入宫 |
正一品·太师.太傅.太保 | 荣誉职位,并无实权的虚衔 | |
正一品·太尉.司空.司徒 | 太尉掌武事,司徒掌民事,司空掌水土之事 | 司徒 傅准[殁] 司空 谢如渊 |
正一品·大司马.大将军 | 大将军掌征伐,大司马与太尉有时并置,权位轻重因人而异 | |
正一品·相国 | 虽有相国一职,但不常设,往往以权臣任之 | |
尚书省 | 掌管秘记奉章、奏报正事、选举人才、赏罚百官及将皇帝诏示宣告内外、出纳皇命 | |
---|---|---|
正二品·尚书令 | 掌典领百官。其属有六尚书 | |
从三品·左右仆射 | 掌统理六官,为令之贰,令阙则总省事,劾御史纠不当者 | |
正三品·六尚书 | 吏部、祠部、度支,左户、都官、五官 | |
从四品·尚书郎 | 尚书的属官,初任称郎中,满一年称尚书郎,三年称侍郎 | |
正五品·左右丞 | 左丞掌台内分职仪、禁令、报人章、督録近道文书章表奏事 右丞掌台内藏及庐舍、各种器物、督録远道文书章表奏事。 |
|
从八品·令史 | 办理文书等事。历代沿设,均不入流品(共20人) | 沈辞 |
中书省 | 负责修史、枢密机要、记录皇帝、皇族子弟日常活动及朝庭议事、礼仪、侍奉,掌管著作、三阁图书 | |
从二品·中书监 | 掌出纳帝命,枢密机要 | |
正三品·中书令 | 中书省的副官,主省内事 | 谢如深 |
正四品·中书侍郎 | 掌国史、起居注。记录皇帝、皇族子弟日常活动及朝庭议事 | |
正六品·中书舍人 | 掌呈进章奏、撰作诏诰、委任出使之事 | |
从八品·令史 | 掌国家之典籍图书(共20人) | |
集书省 | 执掌纠正、献纳、谏正、参政议事、外交等事务 | |
从二品·散骑常侍 | 摈相威仪,尽规纳谏。接待外来使臣 | 王傲 |
正四品·通直常侍 | 献纳得失,处理各地奏闻文书 | 白孝儒 |
从六品·员外郎 | 纠察违法事项,递交御史台 | |
从八品·令史 | 办理文书等事。历代沿设,均不入流品(共20人) | |
御史台 | 掌管纠察百官、颁布法令 | |
正三品·御史大夫 | 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 | 谢俨 |
正四品·御史中丞 | 从属官吏,御史大夫未任职时可代使其权力 | 楚修澂 |
从六品·侍御史 | 掌纠举百寮及入閤承诏,知推、弹、杂事 | |
从七品·主簿 | 掌印,受事发辰,核台务,主公廨及户奴婢、勋散官之职 | |
从七品·御使 | 掌殿庭供奉之仪,京畿诸州兵皆隶焉 | |
正八品·巡按 | 掌分察百寮,巡按州县,狱讼、军戎、祭祀、营作、太府出纳皆莅焉 | |
四卿 | 太常:掌管祭祀仪礼。负责国家祭天、社稷,管理宫廷音乐、医生、占卜术士 宗正:、主管皇室外戚之籍,以宗室子弟任其职 司农:主农功仓廪,统领太仓,导官,籍田,乐游 太府:掌管市集交易、出纳官僚俸禄,管理物价 少府:经管皇宫服御诸物和宝货珍膳 太仆:管宫廷厩舍、国家牧场、车库,供奉皇帝行幸 卫尉:掌宫门屯兵,巡行宫禁,纠察不法 廷尉:初建时称为大理,置审刑司,共平皇城庶狱 大匠:掌皇城内土木工程建筑 鸿胪:掌朝会、宾客、吉凶仪礼之事 光禄:掌宫殿门户,无定员,用以安置疾老官员 太舟:居十二卿之末,掌舟航堤渠。 |
|
从三品·XX寺卿 | 各寺卿各司其职,统掌府衙 | |
正五品·XX少卿 | 少卿为之贰,丞参领之。共二人 | 太府少卿 傅洵知 |
从六品·XX寺丞 | 掌判寺事,共二人 | |
正八品·XX署丞 | 掌文书的起稿、校注、出纳 | |
睢阳书院 | 养才储望之所,负责修书撰史,为皇室成员侍读,担任选举官员之任等。地位清贵,是成为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| |
正五品·学士 | 掌监学之政,每月初一、十五为书院学子讲经 | 陆方泽 |
从六品·司业 | 掌判监事。每岁,七学生业成,与司业莅试,登第者上于礼部。共三人 | 施孟 |
正七品·助教 | 管理修道、经义、崇志、广业四堂,共十二人 | |
正八品·博士 | 掌管图书,通古今以备顾问。共五人 | |
从八品·典簿 | 掌文牍。出纳、钱粮、颁发书籍条册等事务 | |
无品·学正(夫子) | 普通夫子,教习功课。 | |
药藏局 | 药藏局,管医药,掌医理,下设八分部,从属太常寺 | |
正三品·太医令 | 集医之大成,德高望重,统筹太医院,平日只为太后皇帝请脉 | 程据 |
从四品·左院判 | 太医令副手,专掌太医院属官的升迁贬罚,考核招募与培养教育 | |
从四品·右院判 | 专掌医典整理、御药用度与皇族病史的誊写与建档 | 傅决明 |
正六品·御医 | 精通药理,为皇帝妃嫔与王公把脉等工作之属官 | 沈静薇 许汉文 |
正七品·司药 | 陪同御医赴诊,进而在一旁见习及辅佐之助手 | 苗清清 |
正八品·药丞 | 负责曝晒研磨购买药材,整理药藏局典籍,誊写病史与医典 | |
药生 | 已通过药理验试,负责按药方捉药熬煮,钻读典籍与学习各式医学理论 |
州府 | 作为中央考查地方官员的部门,亦是府兵驻扎之地,以防地方将军拥兵自立,保证中央的控制权 | |
---|---|---|
从五品·州刺史 | 巡察下属郡县政务,年终遣吏到京城汇报(上计),劾奏不称职的郡国长官,又称太守 | 豫州 傅斐之 |
正六品·州判 | 州刺史的佐官,为州府中总理众务之官 | 洛阳州判 季同舟 |
从七品·簿曹 | 掌文书,设四人。 | |
从七品·长史 | 一人,负责纠劾长官、按治郡僚属,其地位仅次于别驾 | |
正八品·别驾 | 州长官的低级属官,分管州所属郡县的有关文书 | |
从七品·兵曹 | 掌军事,仅在有军务时设两人 | |
郡县 | 最低行政单位 | |
从六品·县令 | 制县长官,掌导风化,察冤滞,听狱讼,亲自处理刑狱 | |
正八品·县丞 | 为知县佐使,主要配合处理知县民事案件,凡当地知县不任之时,衙内之事全由县丞处理 | |
从八品·主簿 | 职同师爷,管理衙内各类杂事,对各类案件记录在案。设一至两人 | |
正九品·驿丞 | 掌管驿站中仪仗,车马,迎送之事,接待各地及中央来使。设两人 | |
正八品·巡检 | 掌训练甲兵、守门、巡逻、剿匪、追捕等工作。设六人 | |
正九品·捕头 | 为知县直属官,掌管缉捕、监狱的属官设一人。 | |
捕快 | 佐捕头,负责缉捕,看守监狱。无定数 | |
军营 | 掌导引中宫,凡六局出纳文籍皆署之,若征办于外则为之请旨,牒付内官监,监受牒行移于外 | |
正一品·大将军 | 职权最高,统领整个军队。持金印虎符,领诏出战 | |
从一品·骠骑大将军 | 荣誉职位,通常一些立有大功的高级军官或者重臣 | |
正二品·护国将军 | 荣誉职位,通常一些立有大功的高级军官或者重臣 | |
正二品·定国将军 | 荣誉职位,通常一些立有大功的高级军官或者重臣 | |
正三品·将军 | 需立有战功及累计功勋,持铜印虎符,领诏出战 | 谢如海[殁] |
从三品·副将 | 将军下设参将分守分地 | |
从四品·校尉 | 镇守军营的最高属将,需定时述职。发文至兵部及州衙才可出兵 | 邵延年 |
从六品·郎将 | - | |
正八品·总营 | 负责结队指挥操练,军队最基层将领 | |
士兵 | 军营基层兵员,经核对户籍所在州后一般招募,闲暇时操练及耕种 | |
北军 | 保证皇城的安和平定,其成员皆是精勇的冲锋队,训练有素的精锐兵。 | |
正二品·指挥使 | 统率京师北军,掌京师徼巡,保护皇城安危 | |
从二品·校尉 | 掌北军垒门内外及四城之事,监屯骑等五营 | |
正三品·参领 | 负责调派、练兵、巡检、器械、车马之事 | |
正四品·左中丞 | 负责誊写轮值记录、奏章、缉捕文书等文件,以及清点兵器武甲等庶务 | |
从五品·都尉丞 | 领队巡逻及把关皇城四周 | 江颉 |
正七品·巡检 | 负责皇城的巡夜与留守 | 冯惟 |
南衙 | 中央军事机构,南衙禁军,位处宫城之南,也称南司,由宰相隶属 | |
从二品·大都督 | 统领南衙所有军队,由宰相隶属,负责皇城外围安全 | |
从三品·左金吾将军 | 御府大将军,与北军参领分别掌管皇帝禁卫、扈从等事的亲军。平时责负南衙卫队训练 | |
正五品·中郎将 | 为从属官,负责调派、练兵之事 | 傅陵游 |
从六品·长史 | 为参谋长,负责军团之名数,器械、车马之多少,小事得专达,每岁秋,赞大将军考课 | |
正七品·巡检 | 负责城门的镇守 |
殿中省 | 负责各宫殿的衣食住行,其中皆为女官 | |
---|---|---|
正四品·司宫令 | 掌宫中诸事,女官之首 | |
从五品·宫正 | 掌宫中戒令纠禁,凡供职宫人犯禁时,小事可即决罚 | |
正七品·司正 | 掌宫人名籍登录及赐廪之事 | 瑶光殿 清商 |
正八品·女史 | 掌执文书,处理具体事务 | |
太乐司 | 宫廷内部的表演部门,一般只为宫廷内部宴席、典礼、祭祀等重大日子提供表演、娱乐 | |
正五品·太乐令 | 令掌调钟律,以供祭飨。凡习乐,立师以教,而岁考其师之课业为三等。设二人 | 傅凃之 |
正六品·太乐丞 | 丞为助手,辅佐太乐令执掌院务,掌庆典之乐舞编排。设四人 | |
正七品·司舞 | 执掌宫廷舞曲,负责教导新进的舞姬及辅佐太乐丞编排舞步 | |
从八品·舞姬 | 薰香锦衣,轻纱帷幔间惊鸿起舞,技艺不俗,常为帝后表演 | |
正七品·司乐 | 执掌宫廷乐曲,负责教导新进的乐女及辅佐太乐丞撰写乐曲 | |
正七品·乐师 | 弹锦瑟,抚银筝,技艺不俗,可出席大型筵席中奏乐,常为帝后表演 | |
从八品·乐/舞女 | 新进乐/舞女资历尚浅,需十年大校,未成,则五年而校,以番上下 | |
尚宫局 | 掌导引中宫,凡六局出纳文籍皆署之,若征办于外则为之请旨,牒付内官监,监受牒行移于外 | |
正五品·尚宫 | 六局长官,总领全局之事,掌导引皇后及赏赐,并宫人名籍及廪赐之事,凡六局出纳文籍,皆印署之 | |
从六品·司记 | 掌宫内文簿入出,录为抄目,审付行焉。牒状无违,然后加印 | |
正七品·司言 | 掌承敕宣付,别钞以授司阍传外,外司附奏受事者,承敕处分,则录所奏为案记 | |
正七品·司簿 | 掌女史以上名簿。禀赐,则品别条录为等 | |
正八品·掌故 | 各六人,掌诸閤管钥 | |
正八品·掌闱 | 各六人,无品。掌分涖启闭 | |
尚仪局 | 掌礼仪赞相、宾客、音律导引 | |
正五品·尚仪 | 管文教、音乐、礼宾、銮仪等。主辖仪仗、音律,并导引命妇朝见 | |
从六品·司籍 | 掌供御经籍。教学则簿记课业,供奉几案、纸笔,皆预偫焉 | |
正七品·司乐 | 各四人,掌宫县及诸乐陈布之仪,涖其阅习 | |
正七品·司宾 | 掌宾客朝见,受名以闻。宴会,则具品数以授尚食;有赐物,与尚功涖给 | |
正八品·司赞 | 掌宾客朝见、宴食,赞相导引 | 唐枳筝 |
从六品·彤史 | 二人,掌后宫文书档案,彤史记载等,直接受皇后管辖 | |
尚服局 | 掌供服用采章之数 | |
正五品·尚服 | 管符玺、衣饰。库存不足或需定制时传派于少府寺,批定后以备充补或派送至嫔妃寝宫 | |
从六品·司宝 | 掌神宝、受命宝、六宝及符契,皆识其行用,记以文簿 | |
正七品·司衣 | 掌宫内御服、首饰整比,以时进奉 | |
正七品·司饰 | 掌汤沐、巾栉。凡供进,识其寒温之节 | |
正八品·司仗 | 掌仗卫之器。凡立仪卫,尚服率司仗等供其事 | |
司膳局 | 掌膳羞品齐之数 | |
正五品·尚膳 | 掌供膳羞品齐。凡以饮食进御,尚食先尝之 | |
从六品·司膳 | 烹煎及膳羞。凡供奉口味,皆种别封印及调和御食 | |
正七品·司酝 | 二人,掌酒醴酏饮,以时进御 | |
正七品·司药 | 掌医方。凡药外进者,簿案种别 | |
正八品·司饎 | 掌给宫人饩食、薪炭,皆有等级,受付则旬别案记 | |
尚寝局 | 掌天子燕寝及嫔妃进御之次序 | |
正五品·尚寝 | 管器具、灯火等用品。库存不足或需定制时传派于少府寺 | |
从六品·司设 | 掌床帷茵席铺设,久故者以状闻。凡汛扫之事,典设以下分视 | |
正七品·司舆 | 掌舆辇、繖扇、文物、羽旄,以时暴凉。典舆以下分察 | |
正七品·司苑 | 掌园苑莳植蔬果。典苑以下分察之。果熟,进御 | |
正八品·司灯 | 掌门阁灯烛。昼漏尽一刻,典灯以下分察 | |
尚工局 | 掌督妃嫔宫人女红 | |
正五品·尚工 | 掌女功之程,管衣物织染缝制及珠宝钱货 | |
从六品·司制 | 掌供御衣服裁缝 | |
正七品·司珍 | 掌金玉宝货之事 | |
正七品·司彩 | 掌绵彩、缣帛、丝枲。有赐用,则旬别案记 | |
正八品·司计 | 掌度支衣服、饮食、柴炭之事 | |
桂宫 无品级宫婢 | 杂役 粗使宫人 |